2018年12月24日 星期一

百日咳疫苗


百日咳疫苗接種


百日咳是什麼?
  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性疾病,透過飛沫或近距離接觸而感染。


百日咳的好發年齡?
  由於台灣常規疫苗接種率高,目前百日咳病患,大多是哥哥姐姐或父母等長輩帶菌回家,散播給尚無免疫力的家中幼兒。根據台灣疾病管制署統計,病患多半是5歲以下兒童,好發年齡主要在6個月以下嬰幼兒,其他年齡層病患大多症狀輕微。


得到百日咳會很嚴重嗎?
  六個月以下的寶寶是高危險群,雖然已經打了兩三劑百日咳疫苗,但體內仍不具免疫力,只要被感染就容易出現嚴重併發症,如新生兒敗血症,併發肺炎、腦病變甚至導致死亡。


百日咳有哪些症狀?
最明顯的症狀:咳嗽,其他症狀:

黏膜期:傳染力強,持續約12週,症狀不明顯,只有鼻炎、打噴嚏、輕微發燒、輕微咳嗽等類似感冒的症狀。
陣發期:症狀變成陣發性咳嗽,且持續12個月或更長。
恢復期:持續數週至數月,可能繼續咳嗽23週後自行痊癒。
年齡越小的小孩,疾病的徵候也越不典型;小於六個月的嬰兒會呼吸暫停、發紺及咳嗽而無哮吼。


百日咳疫苗最佳接種時機?
  美國婦產科醫學會建議在懷孕第二、三孕期接種百日咳疫苗,台灣疾病管制署建議懷孕20週之後接種,鍾婦產科建議您,於2428週在本院進行糖尿病篩檢的同時,施打成人百日咳疫苗一劑,所謂「一人打針兩人受益」,不但可以保護孕婦不受感染,還可透過胎盤把所製造的抗體傳遞給寶寶,當做出生後最好的禮物!另外,美國疾病管制局建議,需要近距離照顧嬰兒的成人,都應該追加百日咳疫苗,以降低新生兒感染百日咳的機會,降低新生兒敗血症的風險。

披衣菌 ( chlamydia trachomatis)


披衣菌  chlamydia trachomatis
披衣菌是一種很特別的致病菌,它比一般的細菌還要小,具有跟格蘭氏陰性細菌類似的細胞壁,但是卻不像一般的細菌可以自由生活,它必須寄生在活的細胞才能夠繼續繁衍下去。披衣菌屬分成三個菌種:砂眼披衣菌(Chlamydia trachomatis),肺炎披衣菌(Chlamydia pneumoniae)以及鸚鵡披衣菌(Chlamydia psittaci)。砂眼披衣菌(Chlamydia trachomatis)可以引起砂眼以及生殖泌尿系統的疾病;肺炎披衣菌(Chlamydia pneumoniae)則會造成非典型的肺炎;鸚鵡披衣菌(Chlamydia psittaci)的感染對象則主要是鳥類,極少會在人類身上發現,以下的討論主要是針對砂眼披衣菌(Chlamydia trachomatis)

披衣菌的症狀為何?
披衣菌性病是個「沉默的」疾病,大多數的患者沒有症狀。少數患者在感染一至三週(一般比淋病雙球菌感染晚)後出現小便疼痛等不同的症狀。
女性常見的症狀包括:排尿有灼熱感、陰道分泌物增加、性交疼痛、下腹痛、下背痛、噁心、嘔吐、發燒及經期間不正常出血等。
男性則有尿道出現分泌物、睪丸腫脹疼痛等症狀。

披衣菌的併發症和後遺症為何?
由於披衣菌性病通常沒有症狀,因此不易發現也常延誤或疏於治療。
在女性,可能出現子宮頸炎、子宮內膜炎、輸卵管炎與卵巢發炎、骨盆腔發炎性疾病及不孕等併發症和後遺症,也可能導致子宮外孕的機率上升。
孕婦感染披衣菌後,分娩時採自然產,當胎兒經過產道,其中有40%~50%的胎兒會被感染,其中50%左右的新生兒,在出生兩周內會因感染而得到結膜炎;10%~20%的新生兒,在出生34個月內會得肺炎。若未治療,除造成新生兒結膜炎外可能導致新生兒失明;嚴重將導致新生兒肺炎或其他呼吸道疾病,甚至引發死亡。
在男性,則可能有副睪炎、攝護腺炎或不孕症的情形發生。

哪些人應該接受披衣菌檢查?
基本上,只要有沒有保護措施的性行為(包括口交、肛交)、就有可能被披衣菌感染。
年齡小於二十歲,有性經驗且出現子宮頸發炎症狀者
淋病患者
非淋病尿道炎患者
子宮頸炎患者
子宮內膜炎或輸卵管卵巢發炎患者
性伴侶遭受感染者
受感染之孕婦所產下之嬰兒
不孕症患者
如何診斷披衣菌?
披衣菌性病的診斷以實驗室檢查為主,可做抹片檢查、細胞培養或抗原測定等。主要採集男性尿道口或女性子宮頸內膜檢體,亦可留睡醒第一泡尿的前段尿液做檢驗。

如何治療披衣菌?
披衣菌性病是容易治療且可以被治癒的。治療上主要使用四環黴素與紅黴素類藥物。可使用 Azithromycin 單劑治療,或 DoxycyclineTetracycline 連續治療一週。
對於新生兒可使用四環黴素或氯黴素藥水點眼來預防感染新生兒結膜炎。或是已懷孕或可能懷孕之女性則使用 Erythromycin。此外,性伴侶也必須同時接受治療,避免交叉感染。

如何預防披衣菌?
披衣菌感染主要經由性接觸傳染,所以安全的性行為最為重要,不論陰道性交,肛交或口交,都要全程使用保險套。最好有固定單一的性伴侶。有任何可疑的症狀則要尋求專科醫師的幫忙,確定診斷並接受完整治療。

紅臀及尿布疹


紅臀及尿布疹
●何謂尿布疹:
新生兒紅臀也稱為尿布炎、尿布疹、尿布性皮膚炎,是新生兒期一種常見和多發皮膚病,嬰兒的皮膚本身就非常嬌嫩,經常受到尿液和大便的刺激,尤其是大便中所含的水份和刺激物質在悶熱之下,形成細菌,分解尿液,產生氨〈阿摩尼亞〉,寶寶屁股敏感的皮膚上反覆摩擦往往就會產生尿布疹
●原因:
太久沒有更換
清洗屁股不勤
尿布摩擦
敏感皮膚
●接觸範圍:
主要是尿布覆蓋的區域,發生的皮疹或者皮膚發炎,如臀部、下腹部、大腿內側、大陰唇及陰囊等部位,皮膚皺摺(fold)因為沒有接觸到濕尿布,所以通常未被侵犯
●症狀:
疼痛、丘疹、水疱、糜爛,如有細菌感染可產生膿疱
●嚴重程度:
輕度尿布疹表現為在紅斑性丘疹,輕微的浸漬,孩子可能沒有或僅僅有輕度的不適感,可以記憶為散在的皮疹,沒有糜爛,輕度的尿布疹,經常更換尿布,儘可能使寶寶屁股保持乾爽,用溫水清洗寶寶屁股,然後塗上護臀膏。
中度尿布疹表現為成片的紅斑,上有浸漬和糜爛,孩子可能感覺到疼痛、不適,可以記憶為成片的皮疹,有糜爛。
重度尿布疹表現為更大片的紅斑,上有光澤(皮變硬變厚),糜爛較大,甚至有結節,可以記憶為糜爛更大,皮膚變厚
●主要發生階段:
剛出生,1歲以內,尤其是6~9個月剛加輔食的時候,由於輔食的食物種類不斷的增加和改變,尿液和大便的成分也在改變,對皮膚的刺激增大。
●治療及護理:
1. 勤換尿布,保持乾燥,吸水力佳,通透性好,遇污染即予更換(應注意生殖器之殘餘物應徹底洗淨),不建議使用痱子粉〈A、它會滋生真菌從而造成另外的 B皺褶處,對發紅皮膚更大的刺激 C、會阻塞汗腺並吸入氣管,故醫師建議使用〉
2. 每次換尿布時,先於清水棉塊或不含刺激性(如酒精,乳液)之柔濕巾擦拭,情況嚴重時應改用溫水清洗,再用乾毛巾輕輕拭乾,避免來回摩擦。
3. 若有破皮或滲血情形視需要由醫師開立藥膏使用。
4. 必要時烤燈使用(但須注意距離和使用上的安全)。
£ 俯臥,頭側一邊,注意保暖。
£ 烤燈照射部位,不可塗抹任何油膏類(藥膏、嬰兒油等)以免灼傷。
£ 距離 60cm 使用。
£ 每次 15-20 分鐘,一天約 3 次。
£ 應用尿布墊於身下,預防衣服床墊弄濕。
£ 烤燈使用時注意皮膚,避免燙傷。
●預防:
1.尿布需勤更換,避免潮濕或大便污染刺激皮膚。
2.尿布疹發生,不可再穿不透氣的尿布或褲子。
3.以溫水清洗屁股,尤其是皺摺處和包尿布部位,保持乾燥,清洗後以按壓或拍打方式吸乾水分。
4.臀部擦拭:男嬰尿道口先由中間往外擦,及肛門口由上往下擦。
 女嬰將兩片陰唇撥開後,由上往下擦至肛門口。
5.穿著易吸汗,且柔軟的衣物可協助透氣減少悶熱。
6.溫度許可下可將臀部暴露於空氣5-10分鐘中,不把包尿布通風乾燥。


首先是預防,
           其次是治療※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