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9日 星期五

異位性皮膚炎

異位性皮膚炎 何謂異位性皮膚炎?又稱為異位性濕疹,是一種反覆發作的過敏性皮膚疾病,常與遺傳有關,是嬰幼兒最常見的皮膚疾病之一,約占小兒人口的3~5%,大多數病人會在一歲內發病。罹患異位性皮膚炎的小朋友,約有一半會合併出現過敏性鼻炎、氣喘、過敏性結膜炎等,也就是所謂的過敏兒,或稱為異位性體質。 異位性皮膚炎的診斷若符合下列敘述三項或以上即可診斷為異位性皮膚炎: 1.皮膚搔癢。 2.典型的皮膚症狀(濕疹樣皮膚炎或苔癬化皮膚炎)
 3.發病位置(嬰幼兒大多在臉部及身體的側邊,成人大多在關節的屈側) 4.慢性持續性或反覆發作皮膚炎超過6個月以上 5.個人或家族成員有異位性體質,如過敏性鼻炎、氣    喘、異位性皮膚炎、或蕁麻疹等。 病因過敏或是免疫功能異常是目前認為造成異位性皮膚炎的重要因素,但真正原因目前也不甚清楚。患者會對環境中如塵蟎、食物等許多過敏原產生皮膚過敏反應,在許多病患的血中會發現有免疫球蛋白E(IgE)及嗜伊紅性白血球增高的情形。這類病人的皮膚是非常敏感的,所以當病人遇到冷、熱、乾燥的空氣、情緒、壓力的刺激等,將會使病情加重。 症狀癢及皮膚乾燥是主要的臨床症狀,皮膚病病灶的型態與分佈會隨著年齡而改變,而嬰兒期症狀為:在二至三月大時開始發病,持續二至三年,常見的部位為雙頰、前額及頭皮。在冬天時雙頰的皮膚會有乾燥、發紅、脫皮的現象,此外,因口水及局部沖洗的刺激,下巴的症狀通常比兩頰嚴重,如有舔嘴唇的習慣,會造成口唇周圍脫皮、結痂、有滲出液的情形。另外有少數病患會發生在膝膕窩及皮膚皺摺處,但通常不會發生在包尿布的地方。這些病人中,約有半數會在一歲半前痊癒,另外一半的病情則會延續至兒童期。 治療口服藥物:抗組織胺:口服抗組織胺是是異位性皮膚炎的主要治療藥物,可有效控制搔癢,及穩定病情。抗生素:當病患因為搔抓而出現傷口而合併細菌感染時,則必須使用抗生素。類固醇:當急性期可合併使用類固醇,能使症狀快速得到控制。外用藥膏:
類固醇類藥膏:為治療異位性皮膚炎的主要外用藥,類固醇藥膏具有消炎、止癢及血管收縮作用。局部免疫調節藥物:這是新一類治療異位性皮膚炎的藥物,它是一種不含類固醇的免疫調節藥物。 日常生活注意事項1.避免皮膚刺激物、剪短指甲以減少搔抓所帶來的傷害。避免過度沐浴或清潔,少用肥皂及清潔劑,可避免皮膚更乾燥。2.洗澡時不宜使用過燙的水,盡量使用溫和,pH 值中性的清潔劑。3.穿著棉質的衣服,避免羊毛、尼龍等衣料。4.夏天最好處於涼爽有空調的環境,以不流汗為原則,最好讓病患處於空調環境,在大太陽底下避免出門,嬰兒也避免包裹太厚的衣物。

網誌存檔